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焦点 > >正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子“三下乡”青春桑榆行,志愿正当时

时间:2023-08-02 18:27:04    来源:今日热点网

7月4日至7日,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同侪互助,智慧助老”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大崂路社区和宾川路社区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传播“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以专业服务社会,以行动践行使命,探索健康养老新模式、健康生活新方式,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青岛开放大学、青岛市李沧区教体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立足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队伍同侪互助理论研究,借助青岛开放大学既有体系及平台,依托李沧区教体局政策支持。队员们在活动开始前进行方案策划,联系社区,提前设计并拍摄适老化智慧助老培训课程,包括社交、娱乐、支付、出行、购物、医疗六大常用生活场景,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团队利用教育引领方式,帮助老人融入数字化社会。团队以智慧助老,关爱老人,融入信息化社会为主线任务;立足同侪互助,通过数字反哺老年代表,从而带动老年群体为主要方式;以建设和谐社会为支线任务。团队成员在活动前中后总结城镇老人问题及需求,根据地区、受众群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实践方案,结合老年人日常交往的现实情况,从朋辈互助的角度出发,探索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新路径。

课堂上,社区老人们积极参与互动,认真学习自己不懂不会的步骤,踊跃回答问题。“我怎么样才能买高铁票出去玩啊?”“这样就可以抖音直播团购了吗?”活动现场老人们讨论激烈、笑声不断。实践队成员张潇杨、李小雯、冷文博分别利用老年代表出镜拍摄的不同主题教学视频向社区老人们进行现场展示教学,其余志愿者辅助老人进行操作,答疑解惑。实践队成员带领老人们逐渐学会了生活中不同主题的手机操作技巧,他们很快就能完成自己想要的操作,且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不同生活场景、不同软件举一反三。课堂教学完成后,实践队成员还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设计了有奖问答环节。在课堂的最后,老人们开心地带着自己获得的抽纸、洗衣粉等奖品上台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收获,感受智慧生活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获奖老人颁奖。符水云 摄

“感谢海洋大学的学生们走进大崂社区为老年人讲解手机使用功能,让老年人用手机更准确方便,爱你们,谢谢!”“谢谢你们,辛苦了!你们又教我们怎么用手机,又给我们奖品,非常感谢。爱你们!”课堂结束后,奶奶们握着队员们的手反复道谢。其中一位党员奶奶情到深处,热泪盈眶地与成员们拥抱致谢,并且再三表示无论如何不能收下这些奖品。队员们非常触动,“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奶奶,有时候不会用手机,需要我去帮她。我看到这些老人们,就好像看到了我自己的奶奶。”实践队成员李小雯感叹道。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指导老人使用手机。邓沛祺 摄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老人向实践队成员们反应了自己最迫切的需求。“我也想像他们那样发抖音,制作视频。”社区兰奶奶举着手机向实践队成员说。于是团队紧急策划了有关如何使用剪辑软件制作视频的适老化内容,并拍摄了新的教学视频。在学习后,社区兰奶奶向志愿者们展示了自己使用智能手机剪辑的视频成果,并表示在学习剪辑方法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获得感、幸福感,特别是把剪辑好的视频发布到朋友圈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和这个数字社会是能够接轨的。

实践队成员说,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产生焦躁、不安的心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老年群体因不会使用“健康码”而导致的出行难问题,不会使用网上购物而导致的“买菜难”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关注,也表明了推动相关数字技术领域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图为实践队队员李小雯在指导老人使用手机。邓沛祺 摄

实践队还同步组建了“老人与海”智慧助老服务社群,整合各类青年大学生团队力量及老年骨干志愿者力量,提供线上社群互助智慧助老服务。线下教学宣讲与线上社群功能和服务相结合,提高老年人的数字技术使用率和参与度,解决老年人互联网时代下的衣食住行、娱乐健康等问题。


据悉,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将与李沧区教体局展开长期专业化、精准化、项目化的助老社工、科普宣讲等形式的实践活动,激发青年活力,增强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打造“老有所学、所乐、所养”多元助老新局面。(通讯员 盖若涵)



标签: